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殘疾的主要因素。據統(tǒng)計,我國淋巴水腫患者例數達200萬,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目前,淋巴水腫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的綜合消腫治療(CDT)和手術治療。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近年來“超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手術治療逐漸成為淋巴水腫治療的前沿和熱點。
“超顯微外科技術”是一種吻合細小血管或單根神經束的微血管神經吻合與切取技術,血管口徑僅有0.3~0.8mm。淋巴靜脈吻合術(LVA)是利用“超顯微外科技術”將淺層淋巴管與周圍的小靜脈進行吻合,重新建立淋巴-靜脈回流通路。從生理上治療淋巴水腫的外科治療方式,是目前淋巴水腫比較可靠的一種治療方式,可快速顯著改善淋巴水腫癥狀。
術中使用的Leica F50電子高倍顯微鏡
近日,徐州仁慈醫(yī)院顯微外科團隊對一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成功實施了淋巴靜脈吻合術(LVA)。該手術的實施填補了我院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治療領域的技術空白,這標志著我院的超顯微外科技術應用范圍再次這一前沿領域邁進。
我市王阿姨因患乳腺癌進行了,病變組織切除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治療,術后沒有了癌癥威脅生命,患側上肢卻逐漸腫大,沉重的上肢導致肩頸部疼痛不適, 經過多家醫(yī)院就診,明確診斷為“肢體淋巴水腫”,但均無確切的治療方法。上肢粗大活動不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近日來到仁慈醫(yī)院顯微修復重建外科就診,潘勇副主任醫(yī)師接診,鄭大偉主任醫(yī)師組織病情討論后決定采用超級顯微外科技術,進行前臂淋巴管靜脈吻合,重建淋巴回流通道,徹底解決淋巴水腫問題。術中全程在徠卡F50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操作,于腕、前臂、上臂皮膚小切口顯露淋巴管,由于淋巴回流障礙淋巴管擴張已很明顯,但管徑仍然只有0.2-0.4mm,醫(yī)生要在30到50倍的顯微鏡下用0.01mm的縫合線,運用超級顯微外科操作技術將淋巴管與靜脈吻合,顯微鏡下可見淋巴管靜脈獲得通暢回流。手術結束后,前臂緊繃繃的皮膚就已經松弛,術后三天王阿姨上肢沉重不適癥狀已明顯緩解,腫脹的前臂周徑較術前最明顯處減少了3cm。
術前術后對比
主任提醒
淋巴水腫是進行性發(fā)展的疾病,一般不會自行好轉,到了后期淋巴管會因長期承受高壓而功能衰退尤其是反復出現的淋巴管炎,會造成淋巴管的萎縮、甚至閉塞,皮下組織纖維化,發(fā)展成象皮腫影響肢體功能,此時再進行LAV治療往往效果較差,可能需要結合技術更為復雜的淋巴皮瓣治療。我院采用超級顯微外科技術治療淋巴水腫,療效確切。請淋巴水腫患者應盡早就診,以獲得較好效果!